母亲在的地方 就有欢笑

周末恰逢休班,领着孩子回趟老家。回家路上,孩子说在幼儿园学了一首诗,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”,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“趁着刮风,赶紧放风筝”,我被这么直白的解释逗笑了。眨眼间,孩子已到了可以放风筝的年龄。

印象里,老家的麦地是放风筝的绝佳场所。转道万达超市,买了一DIY风筝。母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带我们去了村外。果然,绿油油的小麦,新绿色的柳树,和煦的春风,让人心情大好。我拿过风筝,准备起跑,母亲突然拦住我:“你会不会放风筝,得一松一紧才行啊!”语气很是郑重,我不禁哑然,在母亲眼里,我始终还是个孩子啊。

小时候第一次放风筝,也是一个春天,也是在麦地里。那时候我得了“过敏性紫癜”,关节型的,医生说少活动。母亲看我闷闷不乐,便带着我、弟弟去放风筝。他们来回跑动,叫我站着不动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始终记得那天的欢笑声。

母亲在的地方,就有欢笑。

母亲为独生女,那个年代的农村,独生女很少见。她曾无意间提过自己小时候独处的孤单与落寞。后来因为贫穷中断学业,在家务农。“利索、能干”成了母亲的代名词。她在农业方面的造诣是村里出名的,好多人去地里参观我家的棉花。靠着父母的能干,我和弟弟从不愁学费,一路读到硕士,这事令她特别自豪。母亲不擅长厨艺,如今村里的耕地被承包了,照顾姥姥之余,她开始研究做饭。其中葱花大饼成为代表作,儿子、儿媳、女儿、女婿均赞不绝口,家庭聚会时这是必点的主食。硕士毕业后我先去了外地工作,距家700公里,在她过生日的时候,我多想陪在她身边。在每年的清明,我多想陪她一同去给姥爷上坟。《你好,李焕英》,今年大火。看了这部电影,有位西安的靳阿姨思母心切,一家三口驱车1000公里回德州老家看望母亲。若我还在赤峰,会不会也一时情急,长途跋涉的赶回家来。还好,我回了滨州工作,休班时常回家看看,是一种多么奢侈的幸福。

五月份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,往年给母亲打个电话,或者发个短信,祝她节日快乐,她便喜笑颜开。此刻母亲在厨房烙饼,在这葱花饼的香味里,我突然很想写一写我的母亲。对于这些年生我、养我、为我操心的这份情谊,好好的说声谢谢。

“上帝不能到每家,所以创造了母亲”。母亲,是一种身份,一种职业,也是一种修行。为爱传承,我也得努力,成为更好的母亲。